一、回望特斯拉过去两年的变量
记得2018年10月,在独家重磅研报中对特斯拉(TSLA.O)做过详尽梳理,指出了长短期两方面的剧情。
长期而言,公司在产品,尤其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和自动驾驶两大领域拥有十足的领先优势,而短期则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Model 3达产难、交付难,二是以可转债为代表的激进融资方式带来空头对股价的持续打压……
事后看,结局诚如所料。熟悉风云君的老铁都知道,风云君对于“事后诸葛”向来缺乏最起码的兴趣,顶多嬉皮笑脸来一句:“正如我们所蒙”,完事儿。
当然,能够在不到2年时间内就问鼎汽车市场市值的头把交椅,将传统车企市值最高的丰田比下去,倒确是风云君没有想到的。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这1年多时间内,公司的基本面有什么变量,寻找市场认知大幅变化的原因。
翻看特斯拉过去两年的财报,变量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
产品上最大的变量就是Model 3顺利画出一条完美的学习曲线,随着生产经验的累积,产量、交付在过去几个季度几乎都是超预期。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特斯拉2020年一季度仍然完成8.7万辆Model 3/Y的生产,同比增长33%。交付上,完成7.6万辆Model 3/Y交付,同比增长50%。
而市场上最大的变量就是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在“中国速度”的加持下一路开挂,在达产的路上几乎没有阻碍。
根据公司披露,进展总是“超预期”,上海工厂2020年中就有望实现Mode 3单周产量约4000辆、年产接近20万辆的目标。还有一句重点是,公司有能力基于这一产量确保零部件供应。
二、跟进特斯拉,新能源汽车迎来黄金窗口期
特斯拉是中国市场刻意引入的“鲶鱼”,全方位享受了“中国制造”带来的优势,而作为一种“回报”,它将带给我们一次全面的产业升级机会和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链。
以生产制造为例,原本特斯拉在电芯、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上基本采用自主设计+代工或者合资的形式,牢牢把握供应链主导权。
不过,随着公司产能提升,单纯依靠自产电芯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而特斯拉目前已经与多家头部电池供应商签订供应合作,这使得产业链分工更加明晰、供应链也有进一步开放的趋势,为后来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势”机会。
所以说,要做新能源车,过去这两年布局,在时间上刚刚好、不早不晚。
跟随特斯拉的步伐,充分利用日趋成熟的供应链和行业生态、以及市场教育成本大幅降低的有利时间,完成面向大众市场的车型量产,才是最优策略。
三、下一个特斯拉,会是谁?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两类——特斯拉和非特斯拉。这在手机市场也确实如此——苹果与非苹果。
但是还要补充一句:那些非苹果的手机厂商其实过得也很好,满足各自客户的需求并赚取合理的利润。
跟随策略,可以事半功倍。这些年,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绩可谓有目共睹。
而当今国内电动车市场颇有“三分天下”的态势:特斯拉、新兴电动车品牌、传统整车厂。
由于传统整车厂面临“自我革命”问题,加上与所处的供应链往往又深度绑定,所以总体上风云君持悲观态度。
而非特斯拉的电动车品牌需要直面两个问题:产品力,归根到底就是产业链支撑,还有资金。
而一众造车新势力则在一轮大浪淘沙后,死伤无数,到今天还能有些声响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不少产业资本纷纷寻找主业以外的“第二增长极”,其中恒大就将增长新动能押注在新能源汽车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咕噜网 www.cngulu.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023378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