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医疗 | 三农 | 资讯
您的位置:医疗>正文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尖板眼”为你我健康护航

2021-04-09 13:34:04 来源:武汉晚报

4月8日,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以下简称健博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开幕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在部分展区前排起长队,热度爆棚。在本届健博会的展品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众多健康产品、健康服务与生活息息相关,其互动感和舒适度较以往也有所提升,将在极大程度上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便利。

扁鹊平台可完成“望闻问切”

聚焦于医疗器械行业先进的产品设备和“黑科技”,展现出本届健博会的全球化水平和高科技含量。

记者看到,本届健博会上,西门子医疗展示了一批机器人诊疗设备。AI加持的扁鹊平台以人机互动的模式优化了“望闻问切”全流程,大幅提高检查效率,确保结果精准性。同时搭配患者感知系统,实现与医生和患者的对话。

西门子医疗展区首次还原了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侵蚀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系列在抗击疫情期间用于疾病诊断的设备。

Corindus途灵介入手术机器人模型适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大幅降低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的精确度、提高临床手术的标准化与自动化水平,并最终改善临床效果。工作人员介绍,3月13日,该设备在海南完成其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

轨道小车可运送药品、病历

一套新型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受到观展者关注:装有手术包、病历、各类包装药品的轨道小车,轻松穿梭于各科室间,快速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及接触可能,避免感染风险。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项目经理刘文昆介绍,各科室通过轨道连接起来,在系统控制下,通过运载小车在科室间进行物品传递,设计传输速度每秒可达0.6米至1米,载重量15公斤,“一般用于传输中小容量、不紧急、频繁传输的物品”。

一家企业推出的隔离病房服务机器人,可实现视频查房,进行体温、血压、心率等体征监测,还可实现刷脸发药、环境辐射监测等。

医疗AI助手、隔离病房服务机器人、垃圾转运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从入院到出院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均可被提供。

智能筛查车成了“移动的筛查平台”

兰丁5G+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车也在馆内亮相,受检者和医生通过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完成对接,受检者将在手机端收到宫颈癌筛查报告。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筛查车主要用于服务偏远地区,相当于“移动的筛查平台”。

“检验师”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担任,运用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云诊断技术为受检者出报告。机器人扫描样本信息传到云平台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三天内即可发出诊断报告,专家与受检者在云平台上可直接通过手机对接。

便捷式病房随身带

在另一展区,记者看到了便携式病房、便携式采样站。据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应急新产品,便携式病房可在高原、山区使用,如遇紧急救援,可在野外做成临时手术室。

便携式病房、便携式采样站分别有200公斤、120公斤重,可起到隔离应急作用。便携式病房底下安有滑轮,可来回推动,收纳起来仅占0.8立方米,10分钟即可搭建完成。而便携式采样站收纳起来只有家用冰箱大小,可容纳两位工作人员同步作业。

3D打印设备可打印个性化鞋垫

在本届健博会现场,可看到远程诊疗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医疗”产品。

骨科手术中,3D打印技术应用场景比较广泛,对于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确度,提高手术速度都有积极作用。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展台上,3D打印设备精确还原的各类关节模型依次排列,供参展者观看。3D打印设备正在工作,一双个性化儿童鞋垫正缓缓成型。

“通过采集设备,采集到足部长宽、足弓高度等足部数据,就能拿到个性化的鞋垫”,该院足踝外科黄若昆副主任医师介绍,3D打印能根据人的足部特征,打印出适合每个人脚型和步态的鞋子,这种个性化打印的鞋垫能充分满足定制者足部需求,使用中能有效缓解足部疲劳。对于扁平足、高弓足患者或因外伤导致足部畸形的患者,3D打印设备可以个性化打印矫形工具,帮助患者矫正畸形。

智能设备可远程提供医疗服务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互动体验区,记者看到,通过患者居家活动的系列数据,医护人员通过远程即可进行有效了解和评估,在线进行康复指导、康复处方制定、康复效果评价。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居家康复系统使用了医疗级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出院患者提供院外居家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自我健康评估管理”。

欧姆龙携智能一体机设备和智能音箱健康管理套装亮相展会,可有效解决慢病管理难题。

为了让中老年人群在家能够简单操作设备、便捷上传数据、坚持每日确认健康情况,通过智能音箱健康管理套装的语音交互和数据自动上传,就能减轻使用负担,配合APP使用,置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完成医患互动。

在急救中心展区,记者戴上VR眼镜,便身处急救虚拟培训系统,通过虚拟场景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还原了真实的急救现场,现场即可学会急救技能。

记者刘晨玮余丹夏陶常宁通讯员吴渊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市场传媒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4 216 3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