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金融 > 正文

各地支持政策密集发布,进一步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2021-09-28 15:24:53 来源:中国商报

期,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正迎来密集支持政策,各地“大动作”不断,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加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本外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贷款余额的7.5%。专家表示,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培育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韧和可持续、走向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金融体系自身适应、竞争力和普惠,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选择。

支持政策密集发布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发展空间巨大。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本外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贷款余额的7.5%。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趋同,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意见提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热发电。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

期,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介绍,今年7月,北京绿色交易所牵头起草的《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作为我国首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正式发布;9月,《关于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创新,将北京环境交易所更名北京绿色交易所,成为北京首家以绿色资产交易为特征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动筹建国金融机构,大力吸引绿色基金在京聚集。

《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强调,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绿色金融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拓展绿色企业和项目抵质押品范围。

各地“大动作”频现

9月16日,深圳市绿色金融条例成果展示暨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成立大会召开。据悉,《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地方法律,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法案。为实现双碳目标,补齐绿色金融发展短板,构建良好的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应运而生。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条例的立法为全国作出了榜样,条例的实施和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的成立将为拉动绿色产业的转型和绿色产品的生产给予更大的激励。他强调,深圳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做法是一种引领做法,将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和国际合作的优势。

9月17日,江苏省银行业协会在南京召开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此举旨在通过搭建行业台,推动江苏绿色金融自律机制的形成,促进成员单位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体系的完善。专委会表示,要推动行业加强发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组织引导会员主动对接江苏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定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交易所期纷纷表态,将进一步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上交所表示,将重点围绕大力支持“双碳”融资、持续开发“双碳”投资产品、研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深化“双碳”领域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发力。深交所提出,将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创新资本形成体系,推出更多支持绿色产业的创新产品,打造体现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引导绿色金融发展。

亟待完善顶层设计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要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发展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服务、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产品等。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仍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但其期限和规模难以与绿色项目的周期和资金需求量相匹配。在短期内,投资收益和风险不衡,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商业可持续

因此,有业内专家提出,未来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需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寻求机会。以降碳领域为例,高碳行业未来可能会由六大行业扩展到九大行业,占整个碳排放的75%左右,这些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改造加快推进碳强度,降低行业碳强度需要做大量技改方面的信贷。

业内普遍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围绕完善绿色金融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顶层设计,对未来的发展路径做好长期规划,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思维,积极创新,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企业与绿色项目,降低经济发展对高碳产业的路径依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地方试点,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益经验的复制推广。鼓励试验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创新支持方式,继续探索碳达峰和碳中和新要求下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关阅读

资讯